用“中国智慧”发展丝路物流
来源:大理沧龙物流有限公司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5年4月3日 点击:1883次
这是一个势必影响中国物流,乃至全球物流主通道的战略性政策。正因此,她的出炉引来的不只是中国,乃至是全球的瞩目。这就是各界期盼已久的"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方案。
去年9月19日,《现代物流报》推出"一带一路"专题报道《"合纵连横"开新局--"一带一路"的国家物流战略及商机》,深入解读了"一带一路"上的物流商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推出了"一带一路"系列专题,采访了各地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物流人翘首期待政策出炉。如今,"一带一路"政策正式推出,牵动各国内外的积极响应,更是点燃物流人的热情。
"一带一路"政策,是一个政治外交、商贸经济、文化交流、交通物流等多维政策的战略组合体;"一带一路"建设,不分疆界,将构筑中国与全球互联互通的桥梁和纽带。对中国物流人来说,要投身并淘金"一带一路",同样不只需要人力、财力,还有更深远的智慧。
"政治是暂时的,经济是长远的,文化是永远的。"用怎样的文化智慧来描绘,就有怎样的丝路物流画卷。当一些国家用"马歇尔计划"构筑起东西方国家经济和交流的沟壑,中国该用怎样的智慧构筑丝路物流的百年通途?
当用"和的智慧"。"以和为贵""和能生财"都是中国崇尚的主流文化,千年的丝绸之路传播的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共处,今日丝路物流也需要"和的精神"。丝路物流建设需要沿线省市、地区及国家的合力参与,而现代物流也不可割裂各环节运行。用"和的智慧"发展丝路物流,需要整合的沟通机制和平台,善用平台思维去促进合作,减少无序的相争;需要领航企业合力抱团,团队和谐共生,避免如高铁企业曾出现在海外市场的兄弟掐架。
当用"融的智慧"。智者乐水,如水融入万物,溶化万物而又不失自我。"一带一路"的落地建设,充满挑战甚至阻力。在中亚等地区,美日等国有其版本的丝绸之路政策和外交,哈萨克斯坦有其"光明之路"经济计划;在南亚及西亚地区,印度在推贸易及海运 "季风计划";在东盟地区,日本力推"东西物流走廊"等,这些政策和中国"一带一路"政策有交集,但也有差异。中国智慧不强求同化,倡导"求同存异",但也不可丧失主动性,中国物流企业要用好的产业资本和专业服务积极融入 "一带一路",在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差异化经济生态和文化中稀释阻力,推动中国物流的差异化特质与当地经济融为一体,如水"利万物而不争"。
隐的智慧。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中国企业还未充分"走出去",已经被扣上"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甚至新殖民主义的帽子。近年来,体量庞大的国有企业在"走出去"中也一路磕磕绊绊,中国在斯里兰卡、希腊、泰国等国的港口、铁路等相关交通与物流基建,都遭遇过不利因素。这跟我们企业国际化成长阶段有关,也与多元文化及政治环境下,中国企业缺乏成熟的应对举措和商业模式有关。在发展丝路物流上,中国企业还需多用隐的智慧,积极与"一带一路"上的本地企业合作,与当地品牌合作,减少锣鼓喧天的张扬,多做互利共赢之事。
在"一带一路"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下,"和"在胸怀,"融"在行动,"隐"在模式。中国智慧还有很多丰富内容,可以在丝路物流中应用,但整体需要:一是理念为先,形成共识,才能形成畅通的交流和共鸣。中国物流企业首先树立良好的理念,并弘扬传播;二是制度设计、无制度保证,行而不远。丝路物流需要建立区域及国家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和行为准则等;三是商业模式的建设,商业模式是主要载体。投身"一带一路"物流,需要中国企业逐步探索多元合作、产融共进环境下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