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物流报
敬业精神的感召
诸葛亮是一个高度敬业的典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最好的写照。诸葛亮只活了54岁,在五丈原病逝,他要求下属敬业奉献,自己首先做到最好,就是率先垂范,效果也就顺其自然就产生了。"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自己下属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这是一种无言的要求,一种更高的威信,正面感召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强调员工的敬业精神有两种手段:一种是正面的感召,告诉团队成员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才是伟大的;另一种是制约的力量。我们要承认在企业的管理过程当中,除了正面的例子,也有一些负面的甚至不好的现象产生,这个时候有必要通过制约的力量来引导团队成员改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仅是文字的力量,这当中还蕴含着深邃的敬业精神。
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现代市场经济在日益凸显效率、竞争、人员素质、科学水平等特点的同时,责任和与之相适应的忠于职守、对本职工作甘于投入的敬业精神也日益凸显了出来。可以说,成功的企业、成功的个人背后都有着一流的敬业精神做依托。诸葛亮的敬业精神正好属于前者,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来感召员工。这一点的直接效果就体现在,作为"外来户"的姜维九伐中原也要完成诸葛亮的遗志方面。
事有巨细,未必躬亲
诸葛亮行事周密,管理上习惯于亲历亲为,夙兴夜寐。他是三军统帅,带着部队作战的时候"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凡军中有违反军纪,打20棍以上的,他都亲自来处理。具体的事务不光是战略、战术,大量的、日常的事务都要由他去管理。
诸葛亮之所以"事必躬亲"就是没有充分授权,原因有三:一是蜀国没有系统地培养出人才,认为无人才可用:二是没发挥下属的潜能,不敢把权力下放:三是虽然短暂地放了权,却又患得患失。这样一来,导致他事事不放心,工作越来越忙。
对于现代的企业CEO而言,这是要引以为戒的,特别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要学会适当的放权,要学会放手用人,相信自己的员工能将事情完美地完成。
在刘备的时代,蜀国是很强盛的,这种强盛不仅是他的战略态势节节胜利,还在于他的人才鼎盛。文臣武将一时称雄,文臣的诸葛亮,法政庞统,都是一时的人杰;武将当中的五虎上将,魏延等等是将星闪烁。
但是由于诸葛亮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大树底下没有长出应该长出的草。这种管理风格就带来了巨星陨落之后,蜀国开始走向衰落,因为后继无人了。"事必躬亲"有很大的弊端,人才缺乏成长过程中的实战锻炼。要成就卓越需要整个团队的快速成长,而不是个体的成长。人才并不是什么都会的,上天赋予我们本能就是生下来会哭。人才要成长,需在成长过程中实战锻炼。
中国有一句话叫"纸上得来终觉浅",除了看书学习之外,还要去锻炼,实战中的锻炼很重要。因为刘备集团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CEO这里,集中在企业高层去完成,那么人才就没有锻炼机会。没有锻炼机会,学习就没有用武之处,丞相搞定一切,不给别人机会,这就使其他人缺乏成长的空间和动力。
诸葛亮的管理风格是现代的家族民营企业很容易存在的问题,创业者也是管理者。树太大了,下面的小草享受不到阳光,没有阳光的照耀,小草不能成长。我们不仅需要小草,还需要其成为参天大树,这样才能撑起企业更大的一片天空。
但是由于这种管理风格上的限制,导致我们没有达到理想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之下,团队的建设就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需要克服自我的局限,广纳贤才,人尽其才,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防患因为放权而衍生的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