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基本建立物流园区建设及管理的有关制度,初步建成一批布局合理、运营规范、具有一定经济社会效益的示范园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绿色高效的全国物流园区网络体系。
"十一五"时期,我国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1%和16.7%,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0年的6.9%。全国物流园区数量稳步增长,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2012年全国共有各类物流园区754个,其中已经运营的348个,在建和规划中的分别为241个和165个。但从总体看,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一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物流园区总体布局的基本思路:根据物流需求规模和区域发展战略等因素,确定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按照城乡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合理确定城市物流园区建设数量、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研究制定物流园区详细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物流园区的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建设分期、配套要求等。
按照物流需求规模大小以及在国家战略和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程度,规划将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分为三级,确定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29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70个,三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由各省(区、市)具体确定,原则上应为地级城市。
【链 接】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201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9.4万亿元,约为GDP的18%,比世界平均值高6.5个百分点,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9.5个百分点。我国物流成本偏高,固然有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原因,但也有税费、路桥费、罚款等制度性成本过高,及物流资源分散、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
据中国物流协会调查,北京的蔬菜从新发地批发市场到社区零售店的这"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约为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新发地费用的4倍;尤其是近年来网购的蓬勃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更加凸显。所以要积极推广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先进模式,提高集约化程度和物流设备利用率,减少物流环节,提高流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