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营改增"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基于实施结构性减税的意图而启动的。欧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陆续推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其溢出效应必将影响我国;我国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正在蓄积,新一轮地方融资冲动已经有所抬头;以往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胀压力始终未能缓解,包括外部输入和内部新增在内的新一轮通胀压力正在生成。凡此种种,都将极大地牵制或压缩货币政策的作为空间,稳增长的重任 将不能不主要落在财政政策身上。
在连续实施了几年的财政扩张性操作之后,以扩大支出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操作"药效"已经有所下降,其"粗放型"扩张对于结构调整的副作用已经显现,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突出,大规模扩大支出的操作不可持续,减少税收系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现行19个税种中所占份额较大的,就是增值税、营业税,二者在税收中的比重超过40%。税额最大的增值税最适宜作为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对象。"营改增"本身恰是一项涉及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结构性减税举措。
增值税自1954年在法国开征以来,因其有效解决了传统销售税的重复征税问题,迅速推广。目前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征收增值税。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存在营业税的国家,对于货物和劳务交易同时征收增值税与营业税。"营改增"改革一旦"十二五"在全国全面推开,我国将结束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局面,营业税将成为历史。
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
此次税改导向主要有三:一是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二是激励固定资产投入;三是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提高资产有机构成。因为税改后,购买设备可以作为进项抵扣,人力成本的支出是不能抵扣的。所以,涉及税改企业尤其是政策推行后部分税负加重的企业,要积极研究政策导向,扩大市场,提高专业化程度,加快固定资产投入,推动自身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