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新闻中心

建广律师

快速联系

留言反馈
  • 地址:大理经济开发区满江红山路北段
  • 邮箱:dlclwl@163.com
  • 公司总部办公电话:0872-2487036
  • 公司总部业务电话:0872-2487176

互联网+制造急需“工匠”精神

来源:大理沧龙物流有限公司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5年5月26日   点击:2170次
字号:T|T
    在当前这个需要金钱打捞道德的时代,谈"精神"总有种被人当"神经"来看待的感觉。但是我们要明白,精神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却是万万不能的,特别是对制造业来说尤其如此。
  互联网+制造业等于什么?答案无需百度,在《中国制造2025》中完全可以找到答案。在意识到人口红利消失,成本不再具有优势之后,中国制造业开始向"智造"的方向转型。而其背后的目标就是撕去之前贴在"Made in China"上面廉价大陆货的标签。
  互联网+制造,一个是风口浪尖上的新贵,一个是急需破题转型的传统元老。借助新贵的优势实现元老的老树发新芽是当前政府出台《中国制造2025》的题中之义。借助互联网思维对价值链进行颠覆和重构,中国制造业完全有可能实现传统的产品制造向云制造方向转型发展,最终到达"中国智造"这个理想的目的地。
  起码现在看来,对互联浪潮跃跃欲试的中国制造企业正是这样打算的。但是在笔者看来,缺乏工匠精神,再美的互联网泡泡也无法长久带领中国制造业一起飞。缺乏工匠精神,中国制造业很可能依然重复之前模仿的老路,惟一不同的就是之前是人工制造未来可能是机械智能制造而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的百年古训,其背后则是一种对工匠精神的深深坚持。虽然看似呆板却值得我们去敬畏。但是这种工匠精神却逐渐被我们冷落和遗忘掉了。毕竟所谓新的思维给了我们更多的商机和创造财富的机会。
  只是我们似乎忘掉了这样一个事实,当前国际上真正牛气的企业,其背后品牌价值的支撑点都是悠久的工艺传承或者说是工匠精神的传承。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前手机流行,手表的时间功能被替代掉了,更多的钟表制造企业被迫退出了市场或者转型。但是一块瑞士表依然是很让人艳羡的。这背后靠的什么?自然是百年历史沉淀和精神传承为瑞士钟表打造了金字招牌,而这是任何新思维都很难冲散的。
  在过去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除了依赖人口红利带来的成本优势之外,更多依靠自己灵活多变和以快取胜的经营策略迅速抢占行业的风口获取了发展空间。当前的"互联网+"也是其中之一。
  对于中国制业来说,要感谢这轮经济放缓带来的竞争加剧。因为它给了那些坚守工匠精神、闷头做事的人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要想真正涅槃重生,除了需要"互联网+"这种外部的新思维,更应该尽快拾起之前丢失的工匠精神。
  毕竟,即使中国制造真的实现了"智造",但是决策者一旦缺乏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生产出来的将不过是新形式的快消品而已,或许效率会提高很多,但是依然难以摆脱低端的尾巴。
  就中国制造业而言,要想真正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必须学会用工匠精神,先知先觉,主动在产品设计与制造上追求极致,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好苗头。坚守工匠精神或许不能让这些企业成为新一轮创业浪潮的风口浪尖人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会被这个时代抛弃。相反,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给传统商业插上技术翅膀,它们将在商业浪潮中飞的更远。
  看看剑阁上精巧的栈道,抚摸万里长城的城砖,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是否想起了中国曾经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呢?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它的支撑才不会被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商业生态快速遗忘和淘汰。
  毕竟,人有点精神总是没错的,而对于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