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明确了任务与方向,提出了行动路线图。
话题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云南,如何在国家战略下明确定位、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做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同时借助南博会、边交会等对外开放交流平台,进一步显现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示范效应,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的议题。
务实推动 助力开放提速
在3月28日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云南被定位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要求云南发挥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顶层设计已经有了,接下来自然需要积极作为、抓好落实。
要做好政策的承接,将宏伟的目标、美丽的愿景变成可操作的行动规划。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国家对云南的定位,结合自身实际,将云南的工作纳入到全国发展大局中考量,做好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落实责任部门。据悉,相关部门已有初步方案,对云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定位、布局、内容等已经明确。而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具体方案最终出台,必将进一步推动云南开放开发全面提速。
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公布的文件,"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着眼点在一个"通"字。"通"的基础是交通,对云南来说,交通基础设施依旧是制约经济发展、"走出去、引进来"的最大瓶颈。因此,构筑起包括高铁、公路、航空、水运在内的全国领先立体化现代交通网络,无疑是云南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物质基础,也将为下一步创造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源源汇聚的局面提供保证。
要利用好已有的政策和平台,深化区域合作。依托现有的南博会暨昆交会、GMS省长论坛等平台,深化合作、不断优化、拓展合作空间。依托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框架,根据各国产业集聚程度、资源开发状况等进行产业布局和园区建设,巩固在现代服务业、轻工业、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基础。利用现有政策,比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等,加速推进人财物的流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最后,还得将落脚点放到发展的成效上来。对云南来说,融入"一带一路"的目的就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并巩固云南在国家开放开发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而检验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参考系,就是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上去了没有,政治、经济、文化、民间团体等的交流是不是更畅通有效,市场是否更广阔,企业在区域间、国际间的贸易、投资、融资、结算等是不是更便利,老百姓的生活是否有了更大程度的改善......明确这些方向与目标,我们才能在具体的实施路线上有落地的项目,有更切实的行动,从而主动服务并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实现"富民强滇、同步全面小康"的目标。
扬长补短 发挥辐射效应
"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已公布,针对各省份的定位也已明确。把云南放在整个规划设计中来看,定位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不仅定位清晰,而且地位重要。
对于"愿景与行动"赋予云南的定位,我们不妨从贸易的角度进行着眼。在昆明出口加工区,生产的电子门禁系统、太阳能和光伏产品,主要销往欧洲;保税物流、汽车整车和零部件销售、杂交水稻等种子出口业务,主要面向东南亚;而南亚的市场,因受制于交通条件和空运成本等因素,目前尚在开拓之中。因为有区位优势,国内很多地方要出口到南亚、东南亚的产品,包括机器设备、化肥、咖啡豆、农产品,一般都要先集中到这里,达到一定数量后,再用集装箱一起发往南亚、东南亚。在这个过程中,云南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但通道建设的"短板"也显露无遗,而我们只有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及相关服务配套功能的逐步推进,才能防止"木桶效应"稀释掉优势。毕竟,辐射是以区位优势为基础的,但辐射效应的大小,直接取决于贸易的便利化程度。
因此,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云南结合长期战略规划,扬长补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形成有效支撑我省发展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其中,尤其要加快我省连接周边国家的综合交通、电力、信息和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体系的对接和沟通,比如和泰国的贸易往来较多为鲜货,那么加强航空网的建设和对接,打通运输通道,加速通关便利化,就是满足贸易往来的必要举措,在未来,或许还能通过持续的合作不断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区位优势带来的平台作用,集聚人才、资源,让云南真正发挥辐射作用。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是一个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长期规划和宏伟的蓝图,涉及不同省市,内容也是方方面面,需要长期落实。这个蓝图已经绘制,在落实过程中,云南更要立足于长期规划,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抓好相关项目的落地,不断夯实开放合作的基石。
民心相通 提供基础保障
根据"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有专家认为,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在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做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加强区域内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相互支持,这样才能为开展区域合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民心相通是助推剂,其途径是在深化政治互信和加强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实现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民心相通着重在文化交流合作方面下工夫,而最得力的推手莫过于旅游业。早在"一带一路"战略出台之前,中国游客就涌向世界各地,无形中扮演了民间"商贸大使"的角色,让各地见识了中国人强大的购买力和拉动经济的能力,也增进了中外民众的相互了解。然而,在民心相通方面还有许多梗阻。比如一些中国游客在飞机上打架,在旅游景区留下种种不文明的污点,令外人侧目。近日有日本网友针对中国游客行为发帖称:"经济效果虽能让人有所期待,但不文明的行为没有减少,这实在无法让人对此感到感激。"这种吐嘈在其他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尽管一些国家为了自身经济发展对此选择"笑着忍受",但忍受总是有限度的,若让这样的"任性"继续肆虐,势必会逐渐影响到其他层面的连通。
为建立文明旅游长效工作机制,国家旅游局依法制订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已施行,该办法被旅游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游客不良信息保存一至两年,会影响到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出境、银行信贷等。放在"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中,"游客黑名单"有助于强化文明规范,减少民心相通的阻力。
文化交流合作还包括中外媒体之间的往来相通。近期内,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实施媒体"走出去"战略,对柬埔寨、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进行访问,与当地主流媒体开展产业合作,构建全新的国际媒体合作路径,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同时,作为国内目前最大规模连锁民营实体书店的昆明新知图书城,已在柬埔寨金边、老挝万象、马来西亚吉隆坡、缅甸曼德勒、斯里兰卡科伦坡、泰国清迈以及尼泊尔加德满都开设了华文书局,还准备在欧美国家布局。这样的文化交流合作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长效工程,希望看到随着我省文化单位"走出去",能带动更多国家的文化产品、文化精品"走进来",让本地民众深入了解各国民情,用文明的姿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