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构筑产品质量新防线
来源:大理沧龙物流有限公司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5年1月17日 点击:2186次
建筑钢材,就好比是人的身体骨架。建筑钢材的品质好坏,不仅关系建筑项目本身,且事关民生,不可不查。作为一家致力于倡导行业秩序责任的机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正为改变我国建筑钢材存在的质量诸多问题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秘书长王建中。
加快制定钢铁物流行业标准
据了解,为规范行业秩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正在积极组织并实施我国钢铁物流标准体系的建设项目。王建中透露,在国家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和社会推动下,目前项目已经正式启动。近日得到了财政部立项通知。
该项目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牵头,国家建筑工程材料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建筑钢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承担。
他介绍说,项目将具体包含钢铁产品包装标识、钢铁物流操作、钢铁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建设、钢铁产品与互联网信息交互技术等多个方面在内的标准化制定。
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的遏制钢铁流通环节现存的一些不透明操作,为完善钢铁物流行业标准,促进国内钢铁物流产业高效协同运行发挥深远作用。某种程度上看,也正是对钢材运输到建筑工地过程中的一种规范,有益于规避建筑企业追逐劣质钢材的念头,大大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他举例说,目前各主流钢厂虽然钢材品种的标识接近,但是仍未达成行业统一性,造成产品接收和验货往往要依靠惯例和经验来操作,给劣质钢材以可乘之机。对此,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将先期推出包装标识和钢铁物流操作的标准,上述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
封堵传统监管体系漏洞
此外,要确保建筑钢材质量有保障,王建中认为还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工程项目建设中,建筑钢材质量广泛采取工程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但是各类型质量检测机构,却都在坚持实行"对检测来样负责"的作法。"工程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制度",要求"承包单位按规定自检的基础上,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试验检测人员见证下,由施工人员在现场取样,送至指定单位进行试验"。
试想开发商掏钱建设的项目,开发商选择的监理公司、开发商选择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发商同样有权指定使用什么样的钢材产品。这样的形势下,建筑钢材采购监督制度就显得形同虚设。诸多劣质建筑钢材通过偷梁换柱的手段,通过质量检验机构"仅对来样负责"的证书帮助下,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各类工地。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牵头组建了中国优质商品(钢铁)品牌认证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国家建筑钢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内多家权威机构、组织和知名企业组成的,共同为西本新干线平台上交易的建筑钢材质量把关,开创了行业第三方独立监控的先河。
具体可借鉴的经验为:第三方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第三方质量监控由于其商业模式是以独立于买卖双方的第三方身份进行检测活动,因此,它在质量监控数据和业务管理上更具客观性和公正性,更具公信力。而公信力和专业品牌,直接影响第三方质量监控体系的成功与否。第三方质量监控体系,专业性和准确性得到了保障,秉持专业分工原则,有利于提升效率。
变"对来样负责"为"全程品质监控"。以往质量检测机构仅对来样负责的行业传统,应转化为对平台销售的建筑钢材实施主动抽样、验货,确保质量过关。与之对应,可采取"产地推荐"的制度,对不合格的建筑钢材采取"关闭大门"的做法,杜绝劣质钢材通过现货交易平台进入工程建设项目。在流通体系内,对于通过平台交易的钢材产品,与品质监控相关联的是产品流向备案制度,实施电子化交易模式,物流实现全程监控,为产品流向监控和"逆向品质追溯"创造条件。
制度创新支持建筑钢材消费顺畅。要逐步解决目前正规建筑钢材消费企业遭遇的难题--建筑钢材质量检验。
在目前的制度下,无论消费企业是购买一车钢材,还是购买一吨钢材,都需要进行送检。这不仅仅增加了无端的检测成本,而且还浪费了不少时间。建议通过立法修改方式,使得产业链上的累计成本减少,效率提升。
王建中总结说,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最终是要实现钢铁物流产业链上的建筑钢材生产、流通、消费和相关环节品质监控的协同作战,建立规范的建筑钢材从源头到消费终端的闭环品质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