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新闻中心

建广律师

快速联系

留言反馈
  • 地址:大理经济开发区满江红山路北段
  • 邮箱:dlclwl@163.com
  • 公司总部办公电话:0872-2487036
  • 公司总部业务电话:0872-2487176

2022年大理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大理沧龙物流有限公司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2年2月21日   点击:955次
字号:T|T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1日  来源: 大理州政府办公室

2022年2月15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州长 陈真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四届州人民政府在艰难环境中创造佳绩

2018年以来,我们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通过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战胜了诸多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四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效。我们在攻坚克难中推动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农业发展优质高效,创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5个,建设认证绿色及有机面积140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658个,建成规模以上生猪肉牛养殖基地506个,农业总产值居全省第二。工业转型数字赋能,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一批头部企业加快落地,实施重大工业发展项目176项,建成76.8万吨绿色水电铝、产值达150亿元。服务业转型加快,大理州列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大理市及大理古城分别创建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度假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5个,接待海内外游客1.8亿人次。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居全省第三、增速居全省第二。生鲜超市、新零售、电商惠民便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3%。

四年来,洱海保护实现令人瞩目的变化。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以最严举措最大力度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19座污水处理厂、4660.7公里管网建成投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全线贯通,洱海水质总体保持优良水平,未发生规模化藻华。启动实施绿色革命"七大行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湖长制扎实推进,林长制全面推行,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大理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四年来,脱贫攻坚创造令人振奋的成果。我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投入资金236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3万个,11个贫困县、34个贫困乡镇、54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2.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部、浦东新区、奉贤区帮扶卓有成效,央地、沪滇、校地合作成果丰硕,产业帮扶覆盖全部贫困人口。改造农村危房10.32万户、抗震农房4.27万户,17911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过上新生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初步成效。

四年来,城乡面貌发生令人欣慰的改变。我们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理正在变绿、变美、变快捷、变舒适。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09.2亿元,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2%。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35公里,先后开通运营3条动车线,大理迈入"高铁时代"。大理机场完成应急增容改扩建和临时口岸改造,开通航线25条。宾川海稍水库扩建等大中型水利工程有序推进,建成水库20座。"新基建"项目全面启动,建成5G基站2813个。改造老旧小区611.8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4万户,建成保障房3.66万平方米。创建国家园林县城2个和省级美丽县城4个、特色小镇6个,沙溪入选全国"最美小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大理市、宾川县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

四年来,惠民政策得到令人满意的覆盖。我们持续加强"六稳""六保"工作,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1%和9.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361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减税降费51亿元,发放"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42亿元,新增市场主体8.5万户、年均增长11.2%。发放救助金30.9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5.68万人。"米袋子""菜篮子"保得放心,能源消费得到有效保障。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开源节流保住基层运转。

四年来,社会建设体现令人暖心的守护。我们围绕群众期盼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村镇、校园23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快,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反恐、禁毒防艾工作成效明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纵深推进,被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州"并蝉联"长安杯",鹤庆县被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学前教育普及加快,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等各类教育健康发展。体育工作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1304名医务人员、4617名民兵及突击队员参加援鄂援瑞抗疫和强边固防工作,牢牢守住了大理安全、守护了群众安康,也为守好国门作出大理贡献。

同时,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实施办法,廉政建设纵深推进。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代表建议1127件、政协提案1478件。审计、统计监督不断加强,"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大理之问"大讨论和政府系统作风整治扎实开展。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其艰难的一年。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我们坚定目标、迎难而上,在部分领域实现了一些破题,在一些工作上取得了进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33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78亿元、增长3%,支出302.67亿元,同口径增长0.8%。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保护第一、守住生态红线,环境问题整治有新突破。统筹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1806小镇"顺利交房,洱海流域"三区"划定落地,洱海保护治理"六个两年行动"加快实施,截污治污体系提质增效、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稳步开展,海西片区集中流转土地1.85万亩,沿岸违规违建整治有序推进,"洱海论坛"成功举办,洱海流域列入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72平方公里,整改生态环境问题339项,洱海水环境综合整治成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强化国土绿化和森林防火,完成营造林14.4万亩,永平、鹤庆获省级美丽县城命名。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扎实开展,10个县城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

过去一年,我们积极引商引资、全力重构产业,加快发展动能有新积蓄。紧紧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新消费、新业态等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法国普德赋国际度假项目、英国帝亚吉欧威士忌生产及体验中心项目落地大理,一批绿色硅、铝材补链项目启动实施,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9户,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11.5%。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整合资源资产,创新推出祥云集中建园等系列措施,落地新能源与制造业协同项目14个,嘉士伯9万罐智能化生产线等22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粮食总产达167万吨,烟草产业提质增效,启动5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皇氏来思尔自主乳酸菌搭载神十二太空舱航天育种,欧亚、来思尔乳业各年产20万吨项目投产。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创新突破,基于国产PKS技术路线的数字经济发展底座基本建成,城市大脑如期投运,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场景应用加快推进,智能工厂、数字矿山等项目稳步实施,数据要素治理试点及数据归集全面展开。

过去一年,我们突出项目攻坚、持续夯实基础,生产生活条件有新改善。启动"十四五"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两年行动计划,强化土地、林地等要素保障,南景、大南、宾南高速和楚大扩容分段建成,大瑞铁路加快推进,铁路枢纽地方配套工程开工建设。鲁地拉提水工程建成通水,滇中引水大理段首条隧洞贯通,51件在建水源工程稳步推进。11个"保供给促投资"新能源项目全面启动,12个输变电项目有序推进,新建燃气管网85公里。认真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剑川等7个县列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喜洲等5个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快,改建农村公路731公里、卫生户厕4.1万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供销综合改革取得成效。抓实城市建设和管理,"大祥巍一体化"和"四单元"协同发展有序推进,改造棚户区5320套、城镇老旧小区247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加快推进,新建51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5.4亿元、增长7.6%。

过去一年,我们应对疫情冲击、提升旅游品质,扩大消费需求有新探索。强化旅游品质提升示范,剑川千狮山评为4A级旅游景区,建成运营半山酒店50家,评定最佳旅游美宿30家,发布"大理最佳爱情表白地图",推出A级旅游景区免票、发放旅游消费券等优惠活动,旅游业一度回暖,接待海内外游客4452万人次。全力稳定群众收入提升消费能力,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证照分离"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等办法稳企稳岗稳收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过渡期各项政策稳定,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落地,未发生规模性返贫,群众收入稳定增长。持续推动家电汽车下乡扩内需,农村电商综合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大理云免跨境国际购物中心建成运营,优势农产品出口增加,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14户,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7.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1.5亿元、增长7.2%。

过去一年,我们强化民生保障、办好利民实事,社会事业发展有新进步。始终认真解决好群众揪心事,财政资金民生支出占比达75%。持续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步提升,义务教育"双减""双升"全面推进,大班额有效化解,校外培训不断规范,普通高中晋级升等扎实推进。实施10个职业学校办学能力提升项目,大理大学博士学位授权获批,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突破万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全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州医院医疗核心区加快建设,州传染病医院等28个"双提升工程"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养老、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率达100%。疫情防控扎实精准,建成34个核酸检测实验室,新冠疫苗接种有序推进。全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险参保面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运行评价全省第一,实现兜底保障对象应保尽保、社会救助应救尽救。漾濞"5·21"6.4级地震、洱源"9·13"山洪泥石流应急抢险救灾及时有序,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成绩。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气象、水文预测预报能力提升。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有效。漾濞、永平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宗教和顺局面持续巩固。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一期建成。国防动员、搬迁安置、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老龄等工作取得进步。10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各级各部门、各界人士、驻大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消防救援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总结四年来的工作,班子一任接一任苦干实干,但发展速度仍然偏慢、发展质量不高。从客观上看,产业转型升级缓慢,重大项目支撑不足,营商环境不优,洱海保护压力巨大,民生领域存在短板,特别是受洱海流域转型影响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严重。从主观上看,我们还是担当不足、努力不够、办法不多,工作成效不明显,本届政府主要奋斗目标没有完全实现,2021年部分指标完成情况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深刻反思,这些短板弱项将在今后五年工作中全力加以补齐、迎头赶上。

二、面临的挑战机遇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基础薄弱与传统产业粗放叠加,全州发展处在突围求变的关键时刻,我们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前所未有的困难压力。

(一)困难压力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严重。疫情发生以来,旅游服务业受到沉重打击,去年跨省游熔断4次、98天,酒店最低入住率仅为16%,比2019年低44个百分点,服务业降至冰点。如果疫情持续,旅游业发展仍面临不确定性,影响还将向其他行业蔓延。

(二)困难压力来自一批传统工业倒下归零。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最多时达294户、百亿元产值以上企业1户,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停产及负增长面达37%,特别是汽车制造、矿冶领域的大中型企业相继倒下,百亿元企业产值归零,补上窟窿任务十分艰难。

(三)困难压力来自房地产业全面进入寒冬。房地产企业投资乏力、信心不足,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42.1%,商品房库存激增,大理市外销比例从最高53%下滑到去年的23%,波及建材、装饰等众多行业,对发展的影响还将持续。

(四)困难压力来自产业弱小发展后劲不足。全州没有产值超千亿的产业,超五百亿的仅有农业、旅游业等4个,生物医药等3个产业产值不足百亿,基本没有全产业链的产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处于空白,难以支撑快速发展。

(五)困难压力来自洱海流域转型阵痛持续。保护治理PPP项目每年付费达12亿元,海东停建形成高额债务,洱海流域停批停建项目54个、关停企业及个体工商户972家,新产业培育尚未取得突破,遗留问题化解和流域产业体系重构困难重重。

(六)困难压力来自政府债务风险持续增加。未来5年全州地方政府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巨大,发展还需增加新的专项债。同时,大理市、洱源县政府债务率达到红线边界,国有企业债务沉重,发展与举债的矛盾加深。

从全省发展来看,无论从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还是绝对数量、人均水平,大理横向比、纵向比都落后了,大理固有的优势正在丧失,原来的差距还在扩大,重大发展机遇一再错失。看不到危险就是最大的危险,认识不到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需要警醒的是,我们好多干部对此仍不以为然,自我感觉良好,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耻辱感。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清醒地认识到,黑夜终将过去,寒冬之后便是春天。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往往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和希望,只有浴火才能重生,大理加快高质量发展具备新的优势条件,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我们有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的优势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洱海保护、关心大理的发展,两次考察云南并对大理发展和洱海保护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洱海保护、项目投资等工作将持续得到中央和省的支持帮助。

--我们有国家宏观经济利好政策的优势和机遇。党中央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投资、稳增长的措施和惠民政策更有针对性,一批项目已进入国家规划,只要我们前期工作扎实、争取主动,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我们有省州决策部署快速落地的优势和机遇。省、州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改革开放等举措,随着RCEP生效以及我们交通基础改善,为我们加快产业发展、增加投资和扩大开放带来了巨大机遇。

--我们有丰富能源可以开发利用的优势和机遇。全州已建成清洁能源装机1548万千瓦,尚有可开发光伏太阳能资源1600万千瓦以上,具备建设"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的良好条件,有利于引进培育硅料加工和光伏电池配套产业,打造绿色硅光伏产业链。

--我们有多年积累攒足发展后劲的优势和机遇。历届州委、州政府在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州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将有效积蓄扩大消费的动力,特别是洱海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

--我们有后疫情时代扩大新消费的优势和机遇。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疫后文旅康养将成为最大的风口,加之昆明和大理已作为全省两大文旅发展核心和枢纽来建设,为我们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名城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我们有广大干部群众思变求变的优势和机遇。经过"大理之问"大讨论,全州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的短板和差距,统一了思想,盼发展、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求变化心齐劲足,凝聚力、战斗力空前高涨,汇集起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发展最艰难、退无可退的时刻,也是思变求变、创新突破最关键的时刻,特别需要我们背水一战、突出重围,凤凰涅槃、破茧而出。我们要坚定信心和决心,坚守定力和韧劲,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顺势而谋、应势而动,用奋力拼搏赢得大理灿烂辉煌的明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州委确定的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要求,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复兴、绿色发展、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创新驱动、共同富裕之路,推进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6年经济总量突破2400亿元,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和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在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走在前列。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复兴之路。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大理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把产业发展作为大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要务来推动,以祥云产业中心城市打造为牵引,加快建设"445"千百亿级产业集群。着力做大铝、硅等新材料产业链。加快推动光伏新能源建设、先进制造业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合力推进贝特瑞、保利协鑫、宸宇新材料、建鸿达、英利、立新等重点项目实施,加快吸引光伏硅下游的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等精深加工和制造业在大理集聚。积极推进其亚金属再生铝及铝加工、鑫兴铝棒等一批绿色铝深加工项目,推动延长北衙矿业、祥云飞龙、云龙铂翠等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产业链。尽快做强新能源产业链。加快建设"风光水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示范基地,重点实施集中式光伏和风电项目,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推动现有风电厂扩能增效,加快引进发展新能源电池正极、负极,加快新能源基地输出网络配套。积极做优绿色食品产业链。扎实抓好洱海流域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数字农业发展。全力抓好蔬菜、水果、肉牛、生猪、花卉、中药材、生态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以5个万头奶牛牧场为重点的奶源基地建设,在核桃精深加工和销售上闯出一条新路,完善提升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稳定优质烟叶生产,做强卷烟工业。打造好下关沱茶、大理啤酒、大理乳品、大理矿泉等大理制造品牌,建设世界级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做长生物医药产业链。积极发展特色中药、民族药、化学药、生物技术药、医疗器械产业,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原料药材基地,引进做强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开发一批区域优势品种、知名品牌。率先做响数字经济产业链。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强力推进云南信创(大理)产业园建设,大力培育信创产业生态链,加强与科技头部企业合作,推进城市大脑建设,着力打造"苍洱数谷"。全力做实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是产业复兴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招商就很难有产业项目。州县市政府和部门领导班子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开展全产业链招商,瞄准各领域头部企业、领军企业精准对接洽谈,当好"店小二",破解项目落地问题,加快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产业集群。

(二)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优美生态是大理最大的底气和比较优势。我们要坚持保护第一、绿色优先,持续推进绿色革命,守护好大理的绿水青山,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实施好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行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和"城村人"一体谋划,保护好苍山生物多样性和海西田园风光,推进洱海"一湖一策"保护治理,统筹抓好截污体系提质增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等工作。高水平举办"洱海论坛",高标准建设洱海科研基地。实施好绿色国土行动。着力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加快森林乡村创建,推进洱海流域森林绿廊建设,实施好以国家储备林为重点的工程造林。落实好河湖长制、林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措施,加快西洱河四级坝断面水质达标,推进剑湖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实施好绿色开发行动。严格实施生态管控和耕地保护,坚持产业绿色化发展,探索"绿电产品"认证,推广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打造低碳州、零碳城市、绿电园区。实施好绿色出行行动。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城市智轨,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同时,实施好绿色农业、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金融行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三)坚定不移地走文旅融合之路。悠久历史文化是大理旅游的灵魂。我们要坚持以文带旅、以旅促文、融合发展,争创大滇西旅游环线示范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品质、走在前列、独树一帜。着力夯实旅游基础。完善国际化旅游公共设施,积极开拓旅游航线,完善景区景点道路、智慧停车场、旅游公厕等设施,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民宿、半山酒店、五星级酒店,每年创建一批最佳旅游美宿。加快推进普德赋、"一带三道十八廊"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和旅游度假区,打造云南文旅核心和枢纽。着力提升旅游品质。高水平编制和实施国际旅游名城规划,抓实大理古城、巍山古城保护提升,完成剑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加快景区改造,创建一批高A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科学串点形成州内旅游环线。及早建成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建好大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争创"东亚文化之都"。着力创新旅游业态。加快推出文化、体育、爱情、休闲、团建、美食、夜间、购物旅游等业态,开发特色医疗、中医药养生、森林康养等产品,策划举办系列高水平文化演艺、民族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着力打造旅游品牌。推进智慧化服务和管理,引进培育做强一批旅游企业,持续优化旅游市场秩序。高标准建设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打造生态带、文化带、发展带有机统一的"中国最美乡愁带",持续打造"漫步苍洱""有一种生活叫大理""最佳爱情表白地"等品牌。

(四)坚定不移地走城乡协同之路。好城市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我们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构建"四出境三出省"立体交通网,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铁路110公里,全面实现"县县通高"和"县县联通",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大攀高速公路,储备做好沿金沙江、巍凤等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启动大理铁路枢纽和大理机场改扩建,及早建成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滇中引水配套工程,启动建设洱海大型灌区、西洱河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加快骨干电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以及城镇天然气管网覆盖,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构建"一城三区"格局。抓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加快"大祥巍"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祥云先进制造业中心、关巍新区建设,积极处置海东停建遗留问题,推动大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抓实大理市城市更新改造,推进"两馆一中心"建设,打造"美丽湖区、公园城市"。加快提升城乡承载能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争创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全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发展长租房市场,促进房地产和建筑业健康发展。加强城市管理。加强绿化畅化亮化美化,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从严规划管控,强化脏乱治理,管好城市的一路一楼、一砖一瓦、一树一草,提升城市的舒适感、幸福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持脱贫攻坚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实施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乡村建设和治理,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五)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之路。创新是大理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大理换道赶超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补齐对外开放短板。进一步深化重点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制度。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实体化发展,充分发挥投资主体、融资平台的作用。深化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抓实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实现形式。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防范财政运行风险。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主动对接RCEP,加快推动口岸机场建设,积极申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经开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实施一批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项目。进一步推动创新引领。强化"政校企"全面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争取设立一批研究机构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快推进中科院计算所中国-东盟工业级5G协同创新中心、科大讯飞南亚东南亚多语言技术大理研究院、大理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院、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佳、时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办事环境。全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到2026年市场主体达到47万户。

(六)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新使命。我们要顺应人民期待,带着责任办好民生实事,始终保持民生类重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健全促进就业政策措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增收渠道。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和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推进职业院校"双高""双优"建设,加快大理国际职教城建设。支持大理大学建设区域性高水平综合大学,做强做特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提供美好生活保障。健全完善疫情防控体系,提升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完成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州医院医疗核心区建设,加强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晋级,推进健康大理行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好全民健身补短板项目。落实好"三孩"生育政策,加快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加快实施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通过重新申报命名,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建设平安法治大理。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打赢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三、2022年工作重点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召开,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全州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扛牢使命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均增长3%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夯实发展基础。进一步强化项目支撑。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机遇,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推进政府工作全面项目化,每个县市谋划储备10个以上重点项目,增强项目可行性、可批性和实效性,力争在上半年实现年度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全力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把土地、林地等要素保障到重点地区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加速综合交通网建设,完成楚大扩容、大南、大漾云、宾南4个项目扫尾,确保实现"县县通高";全力推进鹤剑兰等6个高速公路在建项目,力争开工剑洱等4条高速公路;争取大理铁路枢纽扩能改造、火车站站房提升改造、大丽攀铁路、城市智轨开工建设;启动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新开发航线4条以上,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00亿元。实施"兴水润滇"工程,加快推进洱海大型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好滇中引水和桃源水库等大中小微水网项目,完成水利投资100亿元。加快"风光水储一体化"建设,启动全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尽快开工一批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及水面光伏项目,有序推进风电建设,加快推进输变电项目建设,完成能源投资50亿元以上。进一步推动消费增长。推动内外贸一体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实施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培育计划,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50户。实施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活跃夜间经济等消费活动,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六稳""六保"。认真落实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推动减税降费、财政奖补等"政策红包"落地见效。优化金融服务,帮助各类市场主体纾困。加强能源供应保障,做好粮油、猪肉、蔬菜等民生商品和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全力保基层运转,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兜实兜牢"三保"底线。

(二)坚定不移强链补链,加速重构产业体系。努力在现代农业稳总量、促增收上下功夫。加快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推进肉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烟草产业综合效益,实施好5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种植,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基地10个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90个以上,打造一批数字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努力在工业经济补链条、聚集群上出实招。推进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贝特瑞负极材料、建鸿达单晶硅棒、东营昆宇储能电池、能源重工储能电池、保利协鑫、特变电工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立新、宸宇新材料、英利光伏组件等项目建成投产。抓好5个开发区优化提升,加快集中建园片区基础配套、要素保障,推动绿色硅、新能源电池、铝精深加工等一批项目加快签约、一批项目落地建设。支持一批传统工业加快技术改造,力争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增长40%以上。努力在文化旅游提品质、树品牌上做文章。加快文旅发展核心和枢纽建设,提升景区品质,深化"有一种生活叫大理""最佳爱情表白地"策划,推出新的引爆点,开发新业态新产品。加快5A、4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五星级酒店、智慧停车场建设,建成100个精品民宿和半山酒店,加快推进普德赋等120个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举办好中国舞蹈节·大理舞蹈季、大理乡村国际电影周、大理国际诗歌节、澜湄国际马拉松等文体赛事活动。持续开展市场整治及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广泛开展文明旅游"彩云行动"。努力在数字经济产业化、效能化上求突破。以智慧教育、城市感知、智慧停车、智慧交通等项目为抓手,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抓实数据归集、上云、适配等工作和数据要素治理试点城市建设,谋划数据要素交易中心建设。推进云南信创(大理)产业园建设,深化与中国电子等头部企业合作,吸引更多领军企业落户大理。

(三)全力以赴保护生态,全面深化绿色革命。狠抓污染防治彰显"生产美"。深入开展"绿色革命"七大行动,全力推进洱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以海西片区为重点的规模化绿色生态高效农业。抓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地表水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加强保护治理彰显"生态美"。抓好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工作,全力冲刺洱海保护治理"六个两年行动",落细"退、减、调、治、管"举措,统筹推进截污体系提质增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工作,加快洱海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落地,健全洱海流域生态监测体系,发挥好洱海科研基地作用,推动洱海水质持续改善,力争不发生规模化藻华。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行林长制,完成营造林20万亩。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从严打击破坏森林、草原、湿地等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建设绿色家园彰显"生活美"。坚持绿色低影响开发,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河湖、美丽公路、美丽走廊建设,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建工作。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四)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全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快编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洱海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开展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合理规划人口、城镇和产业发展,全方位、高水平布局城市框架、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明确城市色彩、塑造城市形象。加快实施"一城三区四单元"城市道路连通、功能配套、产业转移等支撑项目,启动城市品质提升重大项目,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万平方米。坚持生态化、景区化、智慧化、特色化方向,巩固提升"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创建成果,力争南涧、宾川、祥云创建为"美丽县城",剑川木雕小镇创建为"特色小镇"。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抓实大理市、剑川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集中力量帮扶重点县,实施脱贫村提升行动,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健全控辍保学机制,落实好医疗保障和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加强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巩固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抓好"政府救助平台"运用,加快建立稳定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和扶志扶智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围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以洱海海西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为引领,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五)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激发内生动力。突破关键环节改革。深化"放管服""证照分离"改革,打通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堵点痛点,加快推进"一窗办""一表办""一网办""一次办"。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深化水利、林业、供销综合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龙头企业培育和招大引强专项行动,加强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化,健全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力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1万户、民营经济比重提高至50%。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启动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大理分中心建设,积极建设大理州国际旅游零售先行试验区,推动帝亚吉欧威士忌生产等项目建成投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12%以上。

(六)用情用力办好实事,让群众增加获得感。坚持就业优先。用好用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等激励政策,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转移就业,开展好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托底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提升教育质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以上。抓好中小学"双减""双升"工作。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大理大学"一流大学、最美校园"建设,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特色化发展。新建一批体育设施,全力争取各项高水平赛事落地大理。挖掘文化魅力。加快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带建设,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实施文艺精品提升和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强化健康服务。健全完善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稳妥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全力支持强边固防。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推进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州医院医疗核心区建设,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培养培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兜牢社会保障。落实社保降费减负优惠政策,实施好全民参保扩面行动。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漾濞"5·21"6.4级地震、洱源"9·13"山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实施好10件惠民实事。

(七)增强发展安全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州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重视司法、舆论、社会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群团组织意见。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民法典实施和"八五"普法工作,深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积极防范化解风险。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整治行动,强化生活用火用气安全宣传,坚决防控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切实履行到期债务还本付息责任。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化解存量。强化国有企业和地方金融监管,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持续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大理建设,全面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深化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抓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创建,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推进文明创建。深化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推进双拥模范州创建。抓好统计调查、气象、侨务、科普、人防等工作,持续发展青少年、妇女儿童、红十字等事业。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坚决扛起发展责任,知责尽责、知重负重,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敢啃硬骨头的韧劲,闯出一条发展新路。我们将始终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理念,全力支持、帮助、服务、呵护企业在大理发展壮大,让企业成为推动大理发展的强大力量,让企业家成为大理最受尊敬的人。我们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埋头干事抓落实,不讨论、不争论、不议论,不做看客,当好主人,不断提高谋划项目、推进发展、破解困局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将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持续推进"大理之问"大讨论暨政府系统作风整治活动,坚决清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市场,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扭转表格泛滥、过度留痕、层层陪同恶习,根治"慢、绵、躲、推、拖、滑、抢、浮、虚、假"顽症。我们将把廉洁从政作为必须筑牢的防线、坚守的底线、敬畏的红线,始终保持为民情怀,全面加强廉政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一个人的努力只能做好一份工作,全州人民共同奋斗方能成就一番事业。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向前冲、万众一心去拼搏,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大理加快发展的步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州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背水一战,奋力谱写大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10件惠民实事

一、美丽乡村惠民工程。打造12件美丽河湖、60个以上美丽村庄。改建47000座农村卫生户厕、348座100户以上规模较大自然村及洱海流域自然村卫生公厕。实施封山育林21.7万亩、人工造林1.25万亩、退化林修复5000亩,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096.81万亩。

二、交通物流惠民工程。实现12县市"县县通高"。完成50公里国省道、160公里县道、1000公里乡村道美丽公路、1000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及84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实施3个县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

三、城乡住房惠民工程。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955户,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5000户。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全面完成大理漾濞6.4级地震34579户受损民房恢复重建扫尾验收。

四、农业水利惠民工程。对稻谷、能繁母猪、奶牛等9个保险品种实施政策性保险。实施10000户以上农机购置补贴。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336件,续建46件、竣工6件、新开工8件重点水源工程。 

五、社会保障惠民工程。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3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500人。"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6000人(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35.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5.2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8.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3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不低于80%、70%,重点救助对象符合规定的住院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0%。

六、教育体育惠民工程。新建、改扩建15所幼儿园,新提供2000个学位,完成漾濞县第一初级中学整体搬迁建设项目。资助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低于30万人次。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低免开放体育场馆800场次、接待体育锻炼群众200万人次。

七、文化广电惠民工程。实施400场次文化惠民演出,完成12个乡镇(村)文化站(所)建设,持续做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在行政村放映农村公益数字电影12948场,实施1079个村(居)委会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及更新工程。实施漾濞、洱源、剑川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工程,完成11个县14300台有线数字电视高清交互机顶盒置换、38个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和106个通信基站建设,实现全州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信号全覆盖。

八、健康服务惠民工程。建成23个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中心。免费开展1000名乡村医生集中脱产培训、300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1000例尿毒症肾透析治疗、1.8万名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为4000名中老年城乡居民提供免费脑卒中筛查。确保0-6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

九、优老解困惠民工程。为700多名孤儿等特困儿童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为7.1万名高龄(长寿)老人发放高龄(长寿)补助金,提高18万名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对象保障供养标准。完成10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700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

十、扶残助残惠民工程。为4.5万名"两补"残疾人按规定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为4000名困难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5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560名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免费住院康复救助、1000名困难残疾人免费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下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