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在形成中东、中亚、俄罗斯、非洲、美洲多级发展的油气供应新格局,新兴市场国家可再生能源供应迅猛增长,能源消费中心加速东移,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能源结构低碳化
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逐步成为能源增量的主体。电力占能源终端消费的比重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加速形成。
能源生产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正在深度融合
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人人消费能源、人人生产能源的能源消费生产新形态正在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互利共赢共谋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世界各国应该携手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变革,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世界上唯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变越美好的东西,只有回忆所以能看出我国单位GDP的能耗系数在明显下降。其中,原煤产量37.5亿吨,负增长3.3%;原油产量2.15亿吨,增长1.1%,天然气增长3.4%;发电量为5.81万亿千瓦时,只增长0.3%,但火电是负增长2.7%,可见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调整。
中国石油与国际能源署的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我们曾经承担了国际能源署关于提高采收率的项目,并承办了第三届非常规能源论坛,进行了广泛的人员和技术成果交流,这些都是油气行业发展的重要成果。
在此与大家分享中国石油油气能源战略研究的五个方面成果,主要是对2050年前全球能源趋势的分析和研判。
关于数量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能源效率不断提高,未来全球能源消费不会无休止增长。预计一次能源消费在2045年左右达到峰值,化石能源消费将在2035年达到峰值,意味着人类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35年达到峰值。
20年来,国际能源署在组织国际专家开展能源研究、能源数据统计、能源发布等方面发挥优势,并注重与中国能源发展实际相结合,取得丰硕合作成果。在能源研究方面,国际能源署早在2003年就组织专家对中国当时的天然气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出版了《开发中国天然气市场能源政策的挑战》一书。此外,国际能源署的大量出版物中很多都涉及到中国的能源或者是能源政策。
在能源科技方面,中国已成为国际能源署能源技术委员会的常规观察员,中国的科研机构已参与了近20个技术合作项目,涵盖了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终端用能等课题。
在人员交流方面,国家能源局、国家统计局等政府部门均与国际能源署建立了人员交流制度。
2015年11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泰国一道宣布成为国际能源署联盟国。
中国石油与BP签署页岩气产品分成合同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BP内江-大足页岩气产品分成合同签字仪式现场。记者 常正乐 摄
3月31日下午,中国石油集团与BP集团在北京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BP内江-大足页岩气产品分成合同》,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王宜林与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在签字仪式上见证合同的签署。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股份公司总裁汪东进出席。
该合同是BP集团在中国签署的第一个页岩气产品分成合同,区块总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中国石油是该项目的作业者。
签字仪式前,王宜林与戴德立举行会谈。王宜林指出,中国石油与BP的合作已涉及中国国内销售、海外上游勘探开发以及国际贸易等不同领域。双方此次签署的非常规资源产品分成合同,是在去年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具体体现,通过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将共同实现非常规资源的有效开发。
中国石油集团与BP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签署的非常规资源产品分成合同是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取得的第一个成果。除了非常规油气资源外,该框架协议还涵盖了拟推进的中国油品销售合资合作项目、全球油品和液化天然气贸易、碳排放交易等方面的潜在合作机会,以及双方将在低碳能源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